2025小姐威客信息最新,诚中村凤楼,qm楼凤大修车队论坛,泻火楼论坛

石榴花绽放 欢歌满邕城——南宁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展新篇
时间:2025-08-08 09:0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正值暑假,南宁市西乡塘区华强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四五个孩子端坐桌前,社区志愿者正耐心地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白≡谡饫锒嗄炅?,从节假日特色活动到暑期托管,街道的活动就没断过?!?1岁的居民廖惠春看着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感慨道:“大家就像一家人,过节一起热闹,平时互相帮忙,哪分什么民族哟!”

近年来,南宁市立足各族群众“插花式”混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57.6%的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基层社区为重要抓手,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邕城”的生动局面。

“逢四说事”,党建引领激活居民自治能量

每月“逢四”,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总会热闹起来,汉、壮、瑶等11个民族的居民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议事声、欢笑声交织成歌。

在二桥西社区,“逢四说事”的协商机制已践行多年?!懊吭路?、14、24日或周四,大家围坐议事,从家长里短到社区建设,没有不能谈的?!鄙缜澄榧抢畛苯樯?,“逢四说事”聚焦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等“六必说”,简化“六步走”流程,让各族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

二桥西社区组织辖区各民族代表开展共商“共治解民忧 团结聚力促和谐”说事会。南宁市委统战部供图

近年来,二桥西社区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胺晁乃凳隆毙坦ぷ骰票黄牢判闵缜ぷ鞣?、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和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

“我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邕江上的疍家人,2012年底才随家人安置上岸?!本幼≡诙盼魃缜暮问蓟匾涞?,“刚上岸那会儿,生活方式不习惯,困难重重。幸亏社区有了‘逢四说事’,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问题??孔耪飧鲆槭缕教?,我们疍家上岸居民的急事难事一件件有了着落,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p>

“逢四说事”机制不仅解决了民生难题,更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纽带。社区根据居民提议,征集疍家老物件、老照片,组建疍家文化队,举办疍家婚礼等活动。同时打造“石榴园”议事角、“同心”文化广场等交融空间。机制推动社区从“说事议事”升级为“办成好事”,近3年来,累计征集意见1300余条,“兜底性”解决老人拍照送照、儿童托管、随迁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700余件。

“这个议事平台,让我们疍家人的‘根’和‘魂’在岸上也有了家,大家聚在一起说说老传统,办办新活动,感觉心贴得更近了?!比缃?,何石兰在社区负责卫生健康工作,从“水上漂”到真正“住得下”,何石兰的经历成为社区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最生动的注脚。

二桥西社区在富宁新兴苑小区设“逢四说事”户外说事点,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南宁市委统战部供图

近年来,南宁市建立“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矩阵,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446个社区构建起“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坚强矩阵。同时完善联建共建机制,引入辖区单位组建“社企联盟”“社校联盟”,实现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聚力攻坚无物业小区治理,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组建业委会(物管会)2864个、覆盖率达77.26%,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达75.76%,“红色物业”促进多方共治。创新居民自治机制,推行“红石榴志愿者”行动及“点单—接单”工作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谢大姐暖心屋”等特色服务,营造各族群众“能帮就帮、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

“1+20+N”服务网,筑起各族居民温馨“家园”

“孩子入学怎么办?”“现在还有哪些工作岗位?”……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华强街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里,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在华强街道,全国首家地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已运行15年。面对流动人口增长快、民族成分多的挑战,南宁构建起“1+20+N”服务网络——以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20个社区“民族之家”,链接N个社会组织和市场资源,提供经商就业、住房租赁、子女入学等“八项”服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矩阵。

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答疑解惑。赵可盈摄

据华强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沙坤玲介绍,2016年以来,覆盖全市的少数民族服务网络体系累计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0.88万人次,解决?。ㄗ猓┓课侍?.25万多人次,技能培训20.92万人次,法律咨询2.29万多人次,解决近5.14万名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2020年,华强街道荣获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2年获得了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命名。

华强街道开展2025年“唱响三月三·同心向未来”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南宁市委统战部供图

为更好地给各族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362个“民族之家”,增设“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窗口,2024年新建9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8个社区长者饭堂,为各族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多方协同共发力完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把党建、民政、城管、应急等网格融入“一张网”,截至2024年12月底,将全市9067个基础网格进行数字化上图,按照“1+1+1+N”模式配备12264名网格员,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并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建立“民呼我应快办”智慧服务平台,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以文化人,构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在兴宁区围村村那井坡,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竹林间,家风家训馆、同心文化广场点缀其中?!拔颐且月谈衬堋⒁晕奈?、以旅促融。”驻村第一书记秦振炜说。村里的山歌队、舞蹈队每年举办“三月三”系列活动,壮族“哭嫁歌”、五色糯米饭制作等吸引数万游客。依托南国紫薇园,村民与游客共绘“百米民族团结长卷”,在赏花中感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意。

十里花廊书院外,新栽的石榴树结出累累果实。赵可盈摄

十里花廊书院更成为围村村文旅融合新地标?!拔颐侵质袷?、办‘石榴籽阅读营’,用书本凝聚团结力量?!笔樵涸撼ち跤钋墙樯?,书院自去年12月成立以来,已举办读书会、非遗体验等多场活动,带动周边花卉苗木、盆景销售大幅增长。

如今,围村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入选2023年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等,成为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围村村那井坡同心文化广场。南宁市委统战部供图

在华强街道大同社区,民族团结的实践则浸润在百年水街的烟火气里。漫步水街,一条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串联起文化地标:从飘散书香的“水街城市书房”出发,经过热气腾腾的水街美食城、歌声飞扬的百姓小舞台,再到见证历史的粤东会馆、象征团结的民生广场民族团结广场,直至畅游阁、冬泳亭。这条路线不仅让居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更成为传承历史记忆的纽带。

大同社区党委书记杨翠云介绍,社区以“五同”为抓手(党群同心、资源同享、老少同乐、文化同行、与民同乐),依托“五个一”载体(一条水街巷、一个百姓小舞台、一个城市书房阵地、一条研学路线、一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交往交融。社区还定期组织水街老字号传承人,向各族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传授生榨米粉等传统技艺,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我们通过开展春节送春联、三月三对山歌、端午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感情自然就深了?!毖畲湓扑?。2024年,大同社区获评“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工作品牌重点建设社区”。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促交流,与乌鲁木齐、拉萨等地签订“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以来10多所学校与区外学校结对交流,无差异化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完善群众性联谊机制促交融,举办多彩活动汇聚人心,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事务有机融合,推动居民从“生人”到“熟人”再到“亲人”转变,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如今的南宁,一幅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碚阽呓桨缎煨炱陶梗樾醋胖沃谢褡骞餐逡馐兜男缕?。